心理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百科 >> 正文

辅导员实务技能(二十九)丨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看看这个辅导员都在用的“传家宝”!


 发布时间:2025-05-09    |     阅读量:  


学生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茁壮成长,在过去五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干预处置案例的增多,我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讨论,希望共同守护好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0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校园的主体并展现出较为鲜明的群体特征,比如眼界开放、思想多元、自主意识强、具有较高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日益发展的科技、文化对他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业、科研、就业等挑战也逐渐增大,若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工作中的干预处置个案,立足“谈心谈话”这个辅导员必备的“传家宝”,和大家分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四个坚持”工作经验。

一、坚持监测预警

每年在接到新生班级时,我会第一时间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一是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排摸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二是通过新生心理健康评估、家长及师生反馈、学生动态观察等途径,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档案。先评测、再监测,重点关注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个体,以便做好日常关心关爱工作。根据近5年的情况,我发现新生班级的心理问题发生率约占10%,尤其是那些刚步入新阶段的学生,若不能处理好与新环境的关系,发生极端事件的概率也将增加。

二、坚持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工作的“传家宝”,也是心理干预的重要途径。面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保持每周1—2次的谈心频率,并记录下重点信息,比如学生最近的情绪状态如何,诱因有哪些等;在考试、求职等重要时间节点时,要遵循预警机制,提前干预并给予帮助。刚入职那年,我遇到一名从高中开始就存在心理焦虑的小李同学(化名)。该学生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到了考试季就会有十分严重的焦虑情绪,经常上课走神、独自哭泣,成绩也受到较大影响。面对小李的情况,我坚持用谈心谈话的方式开展日常工作,每周和学生面对面谈心。在谈心中,我不仅关注他自身的情绪问题,也会为他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解读校内专业调整的政策,同时也会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艺术方面,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弱化谈心工作的目的性。每次聊完天,小李都会感受到自身情绪得到了释放,内心也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总之,在谈心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我们既是学生的前辈,也是学生的朋友;既要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以恰当的形式提供合适的建议和意见。

三、坚持协同联动

学生的健康成长绝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学校和家庭等多方联动,辅导员也应该定期和学生家长进行家校沟通。在和小李同学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其父母对他的学业期待过高,但李同学对所学专业根本不感兴趣,又受到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无法和家长有效沟通。面对这种情况,我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一方面邀请家长来到学校线下沟通,一方面保持线上联系。在沟通中,我会如实告知小李目前的学业及心理状态,也会适当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给小李自己选择或试错的机会。经过长达一年的沟通以后,小李的家长最终同意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继续求学,小李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四、坚持健康教育

我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两种意识,一是事后处置要及时,二是事前预判要到位。作为辅导员,一方面我会积极配合院校开设各种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室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日常心理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醒学生重视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要与时俱进,既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要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重视心理健康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写在结尾

辅导员的工作需要我们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每一位学生遇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背后默默付出很多。但如果能用我们的付出,为学生的人生投射出一道温暖的光,那就是这份职业最珍贵的价值。最后,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也祝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能找到心中所爱。



文章作者:上海交通大学 李楠




内容来源:高校辅导员在线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辅导员实务技能(三十) | “双困生”的“心”起点

下一条:辅导员实务技能(二十八)丨浅谈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学工部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