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百科 >> 正文

辅导员实务技能(三十五)| 叙事疗法融入辅导员谈心谈话案例集:考研与就业如何抉择?


 发布时间:2025-05-09    |     阅读量:  


考研与就

如何抉择?




叙事疗法融入辅导员谈心谈话案例集


案例介绍

小李,男,25岁,汉族,大五学生,家庭贫困,有一妹妹正在读高三。毕业在即,小李考研不成功,转而求职,发现工资待遇与自己预期甚远,且同学们都说不考研没有任何出路,内心倾向于“二战”,但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又想快点上班,有单位愿意和他签约,但小李担心边上班边复习考研不现实,且单位给的工资太低,迟迟无法决定是否签三方,内心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距离签约日期越来越近,内心烦躁,无奈找辅导员谈话。

理论依据

叙事疗法是一种后现代心理疗法,不同于以往的将人视为问题的传统观念,它将人与遇到的问题分开来,人并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通过具体的三种技术实现问题与人的剥离,挖掘自身力量,真正解决问题。三种技术方法分别为:

B1077

0 1
故事叙说,问题命名

该阶段是让当事人充分描述自己的故事,并为自己的故事命名,用一个单字或是浓缩的短语来命名自己的问题,例如“功课难题”或“恋爱受挫”。

B1077

0 2
外化问题,寻找例外

该阶段是叙事治疗核心,问题外化是指把问题与本人分开,例如学习成绩差并不等同于差生,问题是问题,人是人,把原本被贴上标签的人按照事实还原。寻找例外则是指当事人在叙述故事时,聆听者要注意到故事中不被注意的细枝末节,也就是那些例外,看到主线故事以外的其他支线故事起到怎样的作用,进而使原来的主导故事地位发生变化,运用正能量细节使当事人重拾信心,并为新的故事创造空间。

B1077

0 3
结构重建,由薄到厚

解构”是指对已有的故事重新解读,将消极观念重新建构为更积极的观念,采用由薄到厚的具体方法不断增加扩充支线内容使自身信念越来越丰满雄厚,直至恢复到正常的意识水平,形成有力向上的自我观念

谈话阶段

B1077

0 1
了解问题、叙述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详细又全面地叙说自己目前遇到的所有有问题的人生故事。叙事运用“贴”与“跟”的技术,了解学生在这些事件发生后的真实感受。教师充分接纳和尊重学生,切勿先入为主,让学生对谈话拥有戒备心理,双方要互相信任,老师要站在学生角度,引导其充分诉说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及升学就业故事,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包括正性和负性的),事件对他生活和认知的影响,就业观念形成的过程,找出他内心最焦虑的点,内容在这一点上越详细,就越容易暴露存在的问题。

B1077

0 2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阶段

通过“外化”和“解构”技术,把问题和人分开,并寻找例外和特殊意义事件。首先,要使学生情绪问题减轻,重要的一个手段是问题外化技术。也就是说,在看待理解问题时,让学生了解问题不在于他自己,原因是出在问题本身的,以便他可以重新用更加客观的角度和目光,审慎了解问题,并理解问题,方便进一步纠正它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力量。为了专门探讨问题,把问题客观化,叙事疗法特意用引导性的语言。比如,看到别人顺利上岸,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父母这么说对你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你是被这个事件完全困扰了,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样选择等等。这样的问话让来访者对问题会有掌控,逐渐将当事人和问题分开,让他能够跳出问题,并清晰地审视自已的问题。

其次,寻找例外或特殊意义事件。来访者对问题故事大多描述得全面而清晰,却往往忽略了例外事件,这就需要老师运用语言技术引导他,提示他将这些例外讲出来,发现这些故事中不一样的行为、感受或想法,为重构故事打下基础。比如,来访者一直强调辅导员只是为了完成就业任务,并不是真心为他考虑,但是五年相处中,老师总是有替他着想的时刻,他说父母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让他二战,但更倾向于让他就业,父母更关注经济而非他的感受,可能此时父母关注了经济,但是成长中总会有父母的爱在某时某刻会被表达出来,只是被学生忽略了。

最后,使用解构和好奇的技术,打破来访者被束缚其中的一些传统观念,或用好奇的发问,引起他思考和警醒,或让他恍然大悟,“哦,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做/这样想/我以前怎么没有意识到”等。

B1077

0 3
效果巩固提升阶段

重构和丰厚支线故事,建构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引导来访者主动重构和丰厚支线故事,为强大自我做好铺垫。例外事件如同雪崩发生,滚雪球般不断壮大,产生新的视野与看法角度。当事人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把控感越来越强,这来源于自身能够掌控的越来越多,受干扰的事件自然而然就变少了。

B1077

0 4
结束阶段:注重仪式感

强化学生的自我认同,并鼓励其与身边的人共享自己的喜悦、难过等真情实感。好友观众等见证人的认同与支持,与可用于当事人转型和成长的文件,两者的证明能够帮助其冷静地告别过去,增强仪式感,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过往的经历相拥,从容面对自己的生命故事,从痛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开始迎接新的生活。

谈话摘要

学生:老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人生太难了,我又想考研又想就业,最近脑内的两个小人不分白天黑夜打架,我感觉好累啊。

老师:脑内的两个小人分别是什么呢?你可以详细描述一下这两个小人吗?最好给他们起个名字方便我们后面分析(顺势外化问题)。

学生:一个小人代表的是就业,一个小人代表的是继续考研,就业小人就叫红火火吧,考研小人叫蓝精灵

老师:为什么分别给他们起这样的名字呢?

学生:因为就业问题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闪着红色的火光在倒计时,像一个浑身冒着火的炸弹小人,所以就业小人叫红火火。二次考研因为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相对来说时间还比较长,蓝色代表的是冷静,所以它叫蓝精灵,长相和动画片里的蓝精灵差不多。

老师:那这两个小人分别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评估影响

学生:两个小人带给我的都是压力,红火火除了压力还带给我恐惧和烦躁,它的火光一直提醒我就业单位给的期限马上就到了,而我还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签约,我真的很害怕选错影响我后期发展,一想到这些就感觉心跳的厉害。蓝精灵一直在警示我要立刻开始着手复习,一旦我看手机或出去吃饭内心都有很强的罪恶感。

老师:那它们对你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我现在好像就只关注工作和考研的事情,已经完全没有个人休闲了,别人都在毕业旅行,我天天看各类招聘新闻,也害怕跟父母打电话,也害怕和考上研的同学见面。晚上一直睡不着,睡觉前躺在床上两个小人的争斗就停不下来,不知道如何抉择。

老师:那你的两个小人争斗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呢?

学生:红火火就催我赶紧签约,蓝精灵要让我继续复习考研。

老师:那目前这两人谁占上风了呢?

学生: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直在动态变化,有时候红火火占上风,有时候蓝精灵占上风。

老师:那大概什么时候红火火占上风,什么时候蓝精灵占上风?

学生:思索了好久,爸妈给我发视频的时候,我想到家里经济条件的时候,我和二战失败的学长学姐在招聘会上碰见的时候,红火火就占了上风,它提醒我要抓住机会,可能明年我二战失败后再想找工作就更难了。

老师:你提到红火火提醒你抓住机会,那可见它对你的影响并不只有负面的,正是因为有了红火火的警醒,才能让你更清醒的去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更利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寻找例外)

学生:我怎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解构学生的固化思维)

老师:其实大部分人毕业前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纠结和挣扎的过程,不是你一个人在单独承受这份痛苦,每个人都需要破茧成蝶的过程。随后老师跟学生分享自己毕业前的思索和选择,以亲身经历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明确自己的道路选择侧重点。

老师:那咱们继续来看看蓝精灵占上风的情况吧,什么时候蓝精灵占上风呢?

学生:我在学校的时候蓝精灵一直占上风呢,而且大家几乎都觉得只有考研才有出路,本科生就业根本就没有前途。

老师:那你内心更倾向于希望哪个小人获胜?

学生:当然是蓝精灵了,但是我也不能那么自私,只考虑自己,不管家人的死活。

老师:那为什么选择了蓝精灵就一定意味着是自私呢?(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内心)

学生:老师,实不相瞒,我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妹妹还在上高中,父母又没有工作,他们打工挣钱太不容易了,好不容易我毕业了能为家里减轻压力了,但是我继续选择“二战”的话,家里人的压力又要增加了,考不上浪费一年的时间,考上了未来的经济压力更大。

老师:那我们现在假设你家庭经济条件很好,且有一家单位想让你去工作,待遇和你预期一致,那你选择是去上班还是继续考研?

学生:我肯定选择考研啊。

老师:哪怕你研究生毕业之后还是只能去这个单位,拿的报酬和当初给本科生的你的报酬一样,你还是选择继续考研吗?

学生:是的,老师,我很坚信。

老师:其实你的蓝精灵一直都占着上风,红火火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点偶尔赢一两次,那怕现在你答应了红火火的催促,未来你还是会懊悔,是这样吗?

学生:(沉默了几秒)是的。

老师:如果你接受了蓝精灵的建议,会让你产生什么感觉呢?(外化)

学生:我会对家人愧疚,良心不安。

老师:那会不会懊悔当时听红火火的就好了?

学生:那倒不会。

老师:现在情势基本明朗,选择红火火是对家人的心安,选择蓝精灵是对自己的心安,就看你是选择家人还是选择自己了。

学生:就是这样的,老师。

老师:父母希望你工作还是读研呢?

学生:爸妈其实没说什么,他们觉得我怎么选择都可以。是我自己过不了自己的那一关。

老师:那我们不妨假设一下未来三年上班的你的生活吧,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续写故事)

学生的设想是拿着工资,努力拼搏,改变家庭经济现状。经过老师引导,减去日常开销后,他突然发现薪水能维持自我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能帮家里减轻负担,更不能在三年内彻底改变家庭经济状况。

老师:你现在还觉得红火火是放弃自我成全家人的象征吗?

学生:老师,我一直都活在自己的思维架构里,根本没有想到这些,现在我发现了其实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我会去跟家里人好好谈谈我的选择,我要再给自己一次选择,如果明年考研还是不行,我会毫无疑问的选择就业。

案例分析

该案例的核心在于让学生突破“自我牺牲拯救家庭的”固化思维,通过问题外化让他正视自己的选择:他其实一直选择的是蓝精灵。此外,通过续写故事改变他的固化思维,一旦他能接受自己的选择后,焦虑抑郁情绪问题会随之缓解。


参考资料:

1. https://www.jianshu.com/p/f653c7c0f435

2. https://www.jianshu.com/p/06a1f8a19b56

3. 王琳.叙事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21.


29A0C


END



内容来源:心光引路微信公众号



下一条:辅导员实务技能(三十四)| 自我成长及改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学工部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