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加油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加油站 >> 正文

新生专栏(八十九)| 萌新猫猫如何适应西邮新家


 发布时间:2025-09-30    |     阅读量:  


1B1E8

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猫……

一天前,你睡在可以磨指甲的猫窝里,被鸟鸣唤醒,隔着窗玻璃聚精会神地跟踪鸟儿飞翔的轨迹。饿了,但碗是空的,所以你就寻找家里的人类。你蹭了蹭她,她没理会你,于是你开心地和她手中翻飞的床单玩了起来。然后又是困了睡觉-醒来玩耍-偶尔干饭的循环。就这样,寻常的一天又过去了。

可是今天,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倒不是说不能吃饭、玩耍、睡觉,而是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完全变化了。因为环境的改变,你到了新家里,窗外的风景、猫粮的口味、猫碗的位置、猫窝的样子……等等都发生了变化。小到吃饭、玩耍、睡觉,大到猫际关系、猫生规划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现在睁开眼睛。

你见过猫刚到新环境的反应——害怕地蜷缩在角落里、紧张地瞪大眼睛观察四周。虽说人类远比猫猫强大,可是进入陌生的新环境里,照样会有很强的不适感。作为清华大学的萌新,你有察觉到在新环境里你的感受、想法、心理活动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吗我们该怎么去应对“不太适应”从而“适应”新环境呢?



“改变”是把双刃剑

来到大学,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是人生中的重大改变之一。进入填报的大学,离开父母,和一群同龄人住在一起,不再被老师管理,甚至城市都不一样……改变会带来机遇:或许你们在准备高考的时候,已经计划过在日复一日为梦校而战后怎么在大学里生活了。事实上,成为大学生、成为成年人,意味着你们将掌控自己的人生,自由地选择并为此负责。新环境潜藏着你曾经所在的地方不曾拥有的资源机会

然而,改变也会带来压力。我们昔日和熟悉的旧环境建立了紧密关系,我们熟练的行为模式可以轻易地抓取环境中的信息、获得资源并且高效利用。然而,到了新的环境意味着我们曾经的习惯不再适用。例如,在高中,当我们问老师“什么是对的”,老师总能笃定地告诉我们绝对的标准答案。然而在大学,当我们问同样的问题,老师会说“都有一定的道理”“目前还没有定论”。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与新的环境重新去建立联系尤其是和新环境中的人去建立新的社会联系。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包含了大量的试错。自然地,你会感到沮丧、失望、焦虑和压力。

不过,挫折正是成长的一部分。来到新的环境、身份的转换是有些艰巨的任务,但也仅仅是大学生涯的开始。作为在清华待了5年的“老咸鱼”,小编也仍然在面临改变和挑战。如何去应对改变?如何成功地适应新的环境?下面有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估心态调整的建议

每个人适应的步调都不同

绝大多数进入清华的同学,都是高考竞争的“佼佼者”,也习惯了比较。然而,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比别人落后、不如别人顺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每个人适应的步调都不同。

首先,每个人的适应难度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已经体验过和大学生活类似的内容(合宿、社团活动、自主选课……等等),而有的人曾经生活的环境和大学环境迥异,因此所应对的改变和挑战是不等的。

其次,每个人的适应节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更敏感,细微的改变也能造成强烈的压力。有的人没那么大胆,害怕拥抱变化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人没那么幸运,遭遇了更多试错的风险。

所以,当你在新环境中的表现不如他人时,不必灰心和自责。你可以试试把你“不适应”在哪里、有怎样的感受写下来,观察和分析一下,接纳自己的境遇和面对改变的应对模式。接下来,你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及对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方式进行调整。

寻求社会支持

寻求社会支持是适应新环境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原生家庭的支持可以给予孩子鼓励和有用的建议。根据研究,在适应新环境期间,大学新生会审视和重新建立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所感知的联系也会增强(Tao et al., 2000)。(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会怎样变化呢?请期待小清心新生适应系列的后一篇文章

1290B

所谓的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能够建立社会联结的他人,例如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姊妹、还有其他亲戚;中学校园里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在大学中,我们将会拥有更多元和复杂的社会联系,例如同一个宿舍的室友、班级里的辅导员和同学、院系里的老师和前辈、社团里的朋友等等。高质高量的社会联结可以为我们提供情绪支持(共情、安慰和鼓励)以及适应策略的建议,还有信息资源(Brisette, Scheier & Carver, 2002)

怎样寻求社会支持呢?有的人似乎很容易就交到了朋友,有的人更“社恐”、建立社会联系更困难。如果你是后者,可以尝试求助有经验并且总是愿意提供帮助的人,例如辅导员。学校还有这些提供帮助的资源老师的Office hour、学习中心和心理中心的一对一咨询、工作坊及团体辅导课,等等。它们可以成为你还未建立足够的社会联系时的“脚手架”。

积极的成长思维定势

最后,是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你可能会觉得这很陈词滥调,但“乐观”并非喊喊口号这么简单,它涉及到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拥有方法导向问题聚焦的模式;消极的应对拥有回避风格情绪聚焦的模式(Lazarus & Folkman, 1984)

当我们在适应新环境时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我们难免会陷入沮丧、焦虑的情绪,并且逃避问题的存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情绪障碍(如果不能靠自己的能力走出负面情绪,一定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聚焦情绪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短时间内调节情绪,消除压力下产生的难受、不想要的情绪。但如果不能解决压力源,压力造成的负面情绪仍然会卷土重来。

相反地,积极的应对方式是我们聚焦于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地探索解决的方法。面对压力,我们要观察发现潜在的问题,再列举出来(事件、负面情绪、想法等等),然后对此采取行动。我们可以把一个较难的问题拆分成较小的可以完成的问题,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去不断试错(Cherry, 2000)还可以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鼓励,得到指引、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根源去克服新环境中的陌生和压力,从而渐渐地适应新环境。

最后,适应一个新环境通常需要时间耐心。寻求社会支持、保持积极开放的思维定势都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的压力。

小清心会持续关注新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并且提供心理支持。欢迎各位小萌新关注小清心,小清心将会持续提供不同方式的帮助哦~

# 参考文献

Brissette, I., Scheier, M. F., & Carver, C. S. (2002). The role of optimism in social network development,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during a life transi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1), 102.

Cherry, K.(2020).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Obstacles.https://www.verywellmind.com/problem-solving-2795008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Tao, S., Dong, Q., Pratt, M. W., Hunsberger, B., & Pancer, S. M. (2000). Social support: Relations to coping and adjust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15(1), 123-144.


内容来源:清华小清心



下一条:新生专栏(八十八)丨心理咨询不完全指南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学工部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